1月15日,《南京日报》“思想理论版”刊发太阳成官网鲁琴老师的文章《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意义。
做到真信,实现理性认同
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国家治理不断完善,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真理性的认识,建立在理性认同之上的相信,更有可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在制度建设的问题上要深刻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要真信,要充分认识到制度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成熟有效的制度更是人类社会实践经年累月积淀的结果,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历史对比、国际比较等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方法和更多有效的载体,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人们的心灵。
做到真学,实现情感认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为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更为严峻。“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就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之治”的13项制度原则。这些制度原则的确立,凝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新时期对党的工作要求所进行的系统总结,体现了党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各项制度建设的前进方向。
党员干部要带头和主动学习有关制度建设的理论,努力做到带着责任、带着任务自觉学习,切实当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示范者、组织者,还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原原本本学习原文,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克服形式主义,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还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前行并取得重大进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提高“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带着感情学习,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认同,还要有情感上的认同。
做到真用,实现实践认同
先进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制度建设的过程只有与生动的政治实践相结合才能避免形式主义的羁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守护这些制度原则,也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多个维度的制度安排。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同样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型改革和问题倒逼型改革相结合,既要总结社会治理发展的规律,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推进制度建设,也要总结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时将可复制的地方经验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之中。社会治理制度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自主治理机制,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就需要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善于自我改革、自我超越,大力发展合作治理、共同治理机制,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首先,在党政关系中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制度安排,优化跨部门议事协调机制,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其次,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中,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多元化、民主化、协同化水平。第三,在治理方式和手段方面,要善于运用法治、自治、德治以及科技手段,不断健全与完善人民内部矛盾处置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总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单位:tyc1286太阳成集团tyc1286太阳成集团 编辑:万千)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